|
“從模紋花壇到立體花壇”——立體花壇的前世今生立體花壇是指由幾何輪廓或不規格自然造型按設計的特定要求, 用不同色彩、株型和質地的植物構成的植物造型。2006年國際立體花壇委員會將立體 花壇定義為由一、二年生或多年生的植物進行多組立體組合而形成的藝術造型,它代表一種形象、物體或信息,包括二維和三維兩種形式。 15世紀在意大利,人們把灌木栽植在大面積平整地中并鑲嵌成各種紋樣圖案,形成了模紋植壇。同時他們還把樹木修剪成迷宮、圍墻、門廊等幾何造型,通過綠色植物顏色的濃淡變化形成層次感和空間感,成為了最早的綠色雕塑。到17世紀,法國古典園林開始用花卉制作圖案紋樣,使花壇色彩更艷麗,層次更明顯,植物材料開始向彩色花灌 木發展,此時的模紋花壇彌補了意大利臺地園單一的色彩。19世紀中葉,歐洲人開始從 海外大量引進新品種植物,豐富了植物材料種類,為當代立體花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7世紀,花壇在法國凡爾賽宮的應用達到了高潮;▔畛跏侵笇⒉煌实幕ɑ茉灾苍趲缀涡螤畹姆N植池中,表現花卉紋樣的整體效果,或展示植物盛花景觀的一種花卉應用形式,其色彩絢爛、圖案精美,造型生動,景觀效果突出。隨著時代和現代 學技術的進步,花壇的形式、規模、功能和涵義不斷擴展。 |